close

Johns Hopkins 公衛學院舉辦公衛週,敝社團IMS integrated medicine Society 也參與協辦,和APPHN Asia-Pacific Public Health Network一起合辦了一場讀書會

書名叫「The minor feelings」

Screenshot 2023-04-15 at 1.13.34 AM

書中講述一位韓裔美國人的經歷和觀察,例如,她曾經試圖找韓裔背景的諮商師,因為覺得她能夠輕易的「懂」。

或是講述對於亞裔學生的沈默印象、或是因為普遍來說雖然亞裔比起其他的少數族群生活的不差,但我們很少存在在大眾眼中。

簡而言之,就是沒有存在感的一個族群。

這在來到公衛學院之後特別有感。

常常在文獻研究之中,都是以白人為基準,去和黑人比較,有些會加入西班牙裔,亞洲人卻在文獻中大幅度地消失。

這讓來自亞洲社會的我很不習慣。

書中的另一個分享,是作者因為媒體對於粉末藥物的宣導,曾經以為自己的爸爸是海洛因走私販,

但其實她看到的粉末,是韓醫的草藥。

這個情節,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。很多西醫對傳統醫療的誤解和不信任,很可惜的變成合作的阻礙。

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,尤其在疫情期間,我們深刻知道中醫的確是可以幫忙的,尤其在長新冠的治療上。

 

比起閱讀書籍,更喜歡的是來自參與學生的分享。

現場除了兩位之外,清一色的黑頭髮,除了在美國生長的亞裔之外,也有來自印度、韓國、中國、台灣、伊朗...等國家的學生。

大家都很常被問到:你是哪裡人?

在美國生長的亞裔也許會說西雅圖、也許是加州,但這時候問的人往往會追問,那你祖籍哪裡?好像因為臉孔不一樣,就得交代祖宗八代,不能原生於這片土地一樣。

除了兩位金髮學生。其中一位來自阿根廷,卻從沒有人問她,你從哪裡來。

 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,或許是第一代來留學,或許是第二代、甚至深根的第三代,都有各自定位上的煩惱。

但當大家齊聚一堂敞開心胸分享,好像無形之中都被療癒了什麼。

其中有一位同學說,當我們走出這個房間後,會有全然不同的感受。我想這是千真萬確的。

另一位同學分享她來到這邊念書半年,沒有親近的家人朋友在身邊,讓她很難適應。尋求學校諮商系統,卻沒有能夠同理她文化的人。

會後只見到很多同學上前關心、並和她聊聊,看著她們的背影,我真心感謝今天的活動。

 

Screenshot 2023-04-15 at 1.15.49 AM

Screenshot 2023-04-15 at 1.16.10 AM

arrow
arrow

    Sunshine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